集团报刊

促进高校基层党建与乡村文化协同发展 -z6尊龙app官方网站

2024-08-14 17:38:53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唐卓婧]
字体:【 】

张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既要“振”硬件,又要“兴”软件,既要建设物质文明,又要建设精神文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高校是文化传播和创新的重要阵地,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力量,在发展乡村文化事业方面具有研究引领、教育培训、科技赋能等独特优势。基层党组织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直接组织者,以学校各基层党组织与地方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为载体,立足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探索实施“党建 ”工作机制,整合学校人才、学科、专业、科研等优势资源,将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和新活力。

着力乡村文化体系建设,实现“以文培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内化为村民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引领。高校基层党组织利用专业和人才优势,深挖乡村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将现代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乡村人文资源相结合,积极涵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优秀家风,不断滋养村民的精神世界,获得他们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进而转变为他们的行为自觉。高校师生要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乡村文化内涵和特色,增强振兴乡村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创作各类反映新时代村民精神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提高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推动文化理念形态向文化产品形态转化,切实提升乡村文化感染力和影响力。

着力乡村文化队伍培养,实现“以文育人”。要针对乡村文化发展需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适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设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探索建立集教学、实践、研究于一体的文化振兴培训基地和“双创”基地等实践平台,鼓励和支持师生在乡村开展文化创意和创新创业活动。通过校外实践教学、“三下乡”“返家乡”“支教”等形式,鼓励学生开展文创活动,推动产学研融合。采用教育教学实践、社团活动、公益服务等,推动师范专业师生助力乡村教育。鼓励思政课及相关学科教师围绕传统文化教育、科学知识、政策法规等开展培训。同时,挖掘并宣传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村民。搭建平台,引导农民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展现新时代农村人的精神风貌,增强文化认同感。增强地域、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变过去单纯“送文化”为“种文化”。

着力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实现“以文兴业”。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文旅融合已经成为助力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结合专业实际,开展专题党建,深入乡村调研,了解当地文化、产业、生态资源等实际情况,通过创新创业项目、跨专业跨学科融合创新实践教学手段,从产业文化打造、特色农产品推介、乡村生态环境改造、乡村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乡村文创产品开发等,引导农文旅融合,服务乡村文化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以传媒、数媒、艺术专业师生为依托的党支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媒介知识,提炼乡村文化精神内核与表征符号,将乡村生态风光、特有农事活动、乡风习俗等场景转化成信息流和超文本,推出乡村文化故事、乡情民俗、原生态乡村生活、农业产业发展等融媒体作品,拓展乡村线上文旅宣传模式。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帮助建立乡村文化公众号、短视频账号,定期发布乡村文化资讯,扩大乡村文化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同时,通过网上直播农产品带货等,促进乡村与外界的交流互动,构建乡村农文旅特色品牌。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同频共振。高校基层党组织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专业支持,是对高校自身教育资源的扩展与补充,应构建起师生服务农村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文化互融互促,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一审:夏博 二审:余画 三审:鲁红)
焦点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