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军院士团队带领山区县武冈渔业经济异军突起
全媒体记者 昌小英 通讯员 周旭芳
山塘里,鱼虾游弋;稻田中,鱼稻共长……邵阳武冈市,“院士鱼”养殖蔚然成风;餐馆里,“院士稻田鱼”高居特色菜榜首。
“武冈渔业发展迅速,总产值从2022年1.7亿元攀升至2023年3亿元,今年有望达到5亿元。”武冈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年胜说。
山区县武冈,渔业经济风生水起得益于刘少军院士团队。
培育良种,3年研制出10余个改良鱼类
5月15日,湖南师范大学z6尊龙app官方网站官网发布消息,刘少军院士团队利用雌核发育育种技术,结合性别分子标记等技术,创制出雌核发育大口黑鲈新种质。
这项研究成果,出自落户武冈市水西门街道玉屏村的刘少军院士工作室雪峰山鱼类繁殖中心。该中心科研团队还选用大口黑鲈异源精子,诱导雌性翘嘴鳜进行雌核发育,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鳜属以外的异源精子人工雌核发育翘嘴鳜。
2020年,武冈市主动对接武冈籍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鱼类发育生物学专家刘少军。
刘少军对当地生态环境、水质多次考察后,双方达成合作。“山区生态环境好,好山好水出好鱼。”刘少军表示,武冈可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走出渔业经济独特的发展之路。
当年底,刘少军院士工作室雪峰山鱼类繁殖中心建成,武冈市搭建与湖南师范大学市校产学研桥梁。依托院士团队,武冈在8个乡镇(街道)建成500亩高标准鱼苗培育基地,形成“中心 基地”优质鱼苗繁育体系。与刘少军团队共同成立公司,建立“政府 企业 科研团队”的水产模式,以股权激励,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扎根乡村,服务产业发展。
吴昌是该团队骨干成员,担任公司总经理。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将刘少军院士团队培育的合方鲫、湘军鲤等优质鱼类,在繁殖中心进行规模化繁育,还将玉屏村打造为集种鱼养殖、鱼苗孵化、鱼苗培育、综合种养、产业培训、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渔业转型升级示范村。
刘少军院士每年定期到武冈指导渔业生产。5月鱼苗繁殖季,刘少军到雪峰山鱼类繁殖中心,指导当地团队育种,走村入户听取鱼苗培育人员、养殖户的建议,将其需求和反馈的问题带回实验室,改良新品种;9月丰收季,刘少军卷起裤脚与农户一起下田捉鱼,享受丰收的喜悦……
“科研接地气,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刘少军介绍,该团队扎根武冈,在良种培育上持续发力,已用远缘杂交、雌核发育技术,研制出10余个改良鱼类,相关研究获得3个发明专利。2023年,雪峰山鱼类繁殖中心培育鱼苗近2.12亿尾,今年预计将达到5亿尾。
山塘养鱼,养殖户亩均增收上千元
5月以来,武冈市农业农村局水产股的技术员分片行动,来到精养山塘、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
“养殖密度太大,要分塘”“合方鲫具有食草性,可投喂鲜草,降低养殖成本”……在邓元泰镇赤塘村,在技术员指导下,种养大户陈伟华忙个不停。
“‘院士鱼’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很好养,再配以科学的养殖方法,效益非常好。”陈伟华介绍,政府免费发放鱼苗和稻种,提供技术指导,成鱼可自行销售,剩余部分由政府与院士团队合作成立的公司按市价回收。没有养殖、销售后顾之忧,他的种养面积从200亩扩大到360亩。
为推动渔业发展,武冈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实施“村4口塘精养、1块地稻渔综合种养”渔业增收计划,每年财政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渔业产业发展奖补。“今年,鱼苗全部免费发放,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养殖积极性。”武冈市委副书记、市长龚畅介绍,该市将现代渔业打造成乡村支柱产业,“一水双收、一田多用”,注重绿色发展,建成乡镇(街道)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8个,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免费为村(社区)改造集体精养养鱼山塘1200口,总面积1.92万亩。带动35个专业合作社、48个种养大户开展稻渔综合种养3万亩,辐射带动种养面积15万亩。
实施技术定点帮扶机制,16个稻渔种养区和1200口山塘精养示范区,安排技术员提供生态养殖技术指导,提高养殖效益及鱼类产品品质;开发“雪峰都梁鱼”“雪峰都梁稻花鱼”等品牌,注册商标,开展水产品绿色认证,以品牌打造拓展销售市场;举办稻花鱼丰收节、稻花鱼烹饪大赛,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生态养殖的鱼口感好,市场行情好。”陈伟华介绍,随着武冈“院士鱼”“生态鱼”口碑建立,销售越来越旺,他养殖的稻花鱼每年上市前有一大半被老顾客预订。
完善“良种 精养 销售”产业链,武冈市渔业经济蓬勃发展。目前,该市村集体精养山塘已实现300个村(社区)全覆盖。2023年,渔业带动武冈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创收1200万元,养殖户亩均增收上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