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报刊

职教赋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z6尊龙app官方网站

2022-08-30 09:50:5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唐卓婧]
字体:【 】

颜丽娜

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而乡村人才的振兴,职业教育责无旁贷。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需要,采取务实有效的举措,让职业教育成为培养有知识、懂技术劳动者的“最集约化”渠道。

当好乡村振兴人才供应的“蓄水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高职院校应该有服务乡村振兴的正确认知与行动自觉,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培养“新农人”,通过职业教育赋能为乡村振兴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找准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农业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国家战略的现实需要,也是职业院校实现自身发展的内生需求。

全面对接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比如,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高职院校应该瞄准乡村振兴五大目标任务,着力培养产业人才、文化人才、管理人才,助力乡村兴产、兴业。

扎实构建学得进、用得上、用得好的课程体系。构建全产业链专业结构,使高职院校专业优势与乡村经济实体有效联通,力求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服务对接需求”的发展目标。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乡村产业的领域、途径、模式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衍生出更多人才需求,高职院校须着眼全产业链布局学科专业,全方位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人才支撑;高职院校应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专业“智慧”含量,为“智慧新农人”培养夯实学科基础;高职院校应实现科研与实训互促、学科共建促发展,与企业或产业园区共建产教融合园区、共编职业教材,通过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开放共享企业实习实训设施等,实现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培养方式等各层面、全过程创新,形成既有学理支撑,又有丰富的实训基地、渠道的人才培养生态,既助力学校的学科建设,又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的人才服务。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开门办学理念。“跨界”是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典型特征,高职院校更应该将“开门办学”置于重要位置。推进职教院校、企业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联系。产教融合不仅是产业与教育、企业和院校的融合,也是人才培育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的全面连通。加强顶层设计,聚政校行企合力。涉农企业是产业用人的重要主体,高职院校要主动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丰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式中拓展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努力形成多元参与的职业教育生态。强化引领支撑,畅通渠道育新人。职业院校与农企及农村经济实体建立广泛联系,持续探索“校内 校外”的协同育人新模式,邀请更多能工巧匠进校园或带领学生走进乡村,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让学生深化对乡村生产生活的观察、思考和实践中,体会从校门到厂门或田间的“距离”。

高效发挥职业教育的类型优势。克服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发挥职教类型优势,让职教学生“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让职业教育更好发挥“扶技、扶智、扶志”的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职业院校生源多样,应做好专业和职业规划辅导,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应用优势,采取多样化的培养培训模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作者单位:湖南信息学院)

焦点图
网站地图